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少女拒爱遭毁容引公众反思青少年犯罪原因
两个本该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一个将长期与病痛斗争,另一个将在监狱里成长。近日,“少女拒绝求爱遭毁容”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赔偿金额、是否早恋等细节,双方各执一词,犯罪嫌疑人所谓“官二代”身份,也招致众多非议。
本报专访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孔维钊,透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家庭背景与犯罪无必然联系
不可否认,本起故意伤害案件引起强烈反响,与某些特定因素有关。孔维钊认为,如果不是最初的网帖里刻意渲染犯罪嫌疑人“官二代”的背景引发对立情绪,案件不会吸引网友和媒体这么多关注。
“从媒体披露的陶某某父母职务判断,谈不上有权有势的高官。事实上,没必要把目光聚焦在他的家庭背景上,这与犯罪行为并没有必然联系。”孔维钊介绍,自己十多年来接触过多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家庭背景各异,有的来自普通工人家庭,也有的来自农村。
“案件发生后,给双方家庭带来了极大痛苦,双方都是受害者。儿子犯下大错,害女孩一生,自己也丢了前途,将长期失去自由,陶家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孔维钊感慨地说,很多犯罪行为只是一念之差。有些孩子从小被父母溺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比较弱。“与其怪罪家庭背景,不如多反思教育。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抢劫是犯罪,接受完审讯后还问:‘警察叔叔,我能不能回家?’”
所谓的“官二代”背景引发不少网友质疑:嫌疑人父母在案发后有没有以权谋私,多方周旋,甚至阻碍司法公正。孔维钊分析,目前这种说法并不存在。“从公安机关公布的信息看,陶某某行凶次日被依法刑事拘留,至今一直羁押在合肥市第一看守所。今年2月24日下午,被害人周某到公安局法医门诊验伤。整个办案过程,从程序上完全符合法律规定。”
家长、老师共担“园丁”之责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球性社会问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孔维钊不认同,“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远谈不上‘大公害’。”他认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能力差,引导不善易误入歧途。错误根源,在成人社会。“‘树苗’之所以在成长中歪斜,是因为缺少及时修剪,错在‘园丁’。”
孔维钊解释,家庭、学校等多方共担“园丁”的责任,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因为早期出现不良行为时,“园丁”粗心大意,监管不力,没及时纠偏。“这起恶性案件值得许多家长和老师思考。”
父母有没有和女儿聊过“恋爱这回事”,还是一味回避或严令禁止?有没有开导她如何对待同学追求,又怎样巧妙拒绝,不让对方难堪?有没有教她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有没有告诉她,学校里除了学知识、考高分,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懂得分辨哪些人可以做朋友?
男孩的父母每周花多少时间和儿子沟通?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习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代替孩子作决定?有没有因为忙于工作,忽视教育?有没有在不自觉间,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错误的影响?
孔维钊接触未成年人犯罪有10多年,遇到过不少案例,都有相似模式:“忙碌的家长,犯罪的孩子”。“一些家长不善于面对挫折,在工作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正确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说,“看到孩子夜不归宿、不愿沟通时,家长应调整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责怪。”
【1】 【2】
更多教育资讯
组图:全国绝色校花大比拼
组图:新生儿超可爱睡姿
日本女生为何喜欢穿短裙
超萌!日本最火90后女生
中国最美的大学女教师
大学生女兵入伍记
盘点拥有硕士学位的明星
智慧+美貌 全球高智商美女
揭秘印度古老“圣女”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