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贪污罪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0年

获取最新

论贪污罪主体的认定标准

周健  

【摘要】:贪污犯罪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顽疾,其危害性小到损害单位团结大到国家倾覆,不可轻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主张“从严治吏”,打击贪污犯罪,在立法上对贪污犯罪也有了明文的规定。但是由于复杂的客观现实,以及人类认识社会能力的限制,我国对于贪污犯罪的立法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尤其对于贪污犯罪的主体的认识也是在复杂的社会经济下,不断加深。法律讲求确定性,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此罪与彼罪的界定明确。我们知道,贪污犯罪与盗窃罪、诈骗罪在构成要件上很相似,所不同的是行为人主体的身份。即使是关于这种“身份”,学界和实务界也有不同的观点,而笔者认为这种身份是“职务(或职能)性与公务性”的统一,只有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才能更加准确地认定贪污罪主体。 本文也就是从对贪污罪主体身份的认识出发,对我国对贪污罪主体认识的演化作了一定的陈述,评析了各个时候关于贪污罪主体主体上不同,并在陈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务性和利用职务便利的含义。笔者还分析了公务与劳务之区别,职务性的特征等一系列与贪污罪主体认定相关的概念、定义。由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贪污罪主体认识还有较大的分岐,笔者试图从这种认识分岐中找出,解决如何认定贪污犯罪主体的方法,如何认定贪污罪主体的范围原则,进而认证了用“职权性与公务性相统一”来认定贪污罪主体的正确性。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贪污犯罪的规定入手,简单分析了贪污犯罪主体主要范围,对其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点出与之相关的理论热点并引出正文。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建国以来我国贪污罪主体的立法演化过程,并对其评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贪污罪主体的本质特征是公务性和利用职务便利的统一,同时分别阐述了公务性和利用职务便利的含义。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贪污罪犯罪主基本本主体国家工作人员。首先确定了国家机关的含义,得出了国家机关的本质特征是公务,在此基础上,认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第四部分:对“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界定、“委派”、“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分别作了具体的分析。第五部分:着重研究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身份的争议与分析以及委托的形式,再次重申调贪污罪主体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红欣;贪污罪主体问题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2 彭学秀;贪污罪的实践难题及解决[D];辽宁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杰,张昌明;贪污罪主体资格的变化与界定[J];当代法学;1999年03期

2 徐留成;混合主体共同犯罪定罪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李娜;;论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