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死刑 >

对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完善路径

《吉林大学》 2012年

获取最新

对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完善路径

韩博雅  

【摘要】:死刑作为剥夺人的生命权的刑罚,是对犯罪人最为严厉的惩罚。死刑在实际中的适用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更新,从简单到复杂、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从死刑的产生极其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死刑的详细规定。各个国家对死刑制度的产生、发展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与实践性的总结。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种限制、废除死刑的潮流,这就使死刑在具体适用上从过于滥用到谨慎适用,从主张惩治犯罪的严厉性到尊重保障人权的特性过渡。 尽管我国有些学者对我国的死刑制度提出了应借鉴外国先进理念,撤销死刑适用的建议,但是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死刑在我国暂时还不能废除并且将存在一定时间,任何盲目废除死刑的做法都是武断而不可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驻足观望,我国应该立足于国情,逐步深入地对死刑适用进行改革,从刑事政策上、立法控制上与司法控制上严格限制控制死刑。 本文以对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完善路径为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对我国死刑适用的现状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举例分析了国际条约关于死刑适用的规定。其次,笔者论述了我国有关死刑适用规定以及我国所独有的死刑缓适用的规定。通过规定的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对死刑限制适用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对我国死刑限制的三个路径,在我国的刑事政策上,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以及总结反思,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状况得出了我国目前不宜废除死刑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对当前刑事政策的改进建议。对死刑的限制适用有利于保护基本的人权。由于死刑对犯罪分子具有最强的震慑力,一些国家目前仍然保留死刑。然而从死刑的效果上看,并不能完全达到威慑犯罪的目的;再从犯罪产生的根源来看,亦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死刑的威慑力也不是绝对的;从对死刑的态度来看,也可以看出死刑的威慑力是相对有限的。死刑的威慑力有限,限制适用有利于防止死刑扩大化。笔者认为,立法上废除死刑或者最大程度地限制死刑的适用,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所谓死刑的司法控制是指在刑事司法政策和立法规定既定的前提下,在审判环节,通过从严掌握死刑的适用条件,具体要考量被害人过错,被害人积极赔偿,民间矛盾暴力致死的因素,这些都是作为司法控制的考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利国;;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依据及其法定化的实现[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陈兴良;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3 米铁男;俄罗斯死刑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赵建平;;关于我国死刑现状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远煌;;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6 贾宇;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J];法学;2003年04期

7 狄世深;;我国死刑的当代考量——以政策和立法为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张绍谦;;死刑司法适用标准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刘明祥;日本死刑制度的现状与我国死刑制度的展望[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10 徐镇峰;;死刑及其分配的公正之维——兼论存废死刑罪名的若干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8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9 仇艳艳;田野;;等价生命的尴尬境地——探讨等价生命换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新;张红梅;;论检察权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石少侠;;检察理论研究应当正确认识五个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彭志敏;;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的法律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敬;韩菲;;浅议检察机关在刑事简易程序中的监督权——以加强庭审监督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许璘哲;网络虚拟财产为盗窃罪对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远煌;;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2 高铭暄;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J];法学杂志;2004年01期

3 曲新久;我国死刑政策的制度分析[J];法学论坛;2004年01期

4 刘军;;事实与规范之间的被害人过错[J];法学论坛;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死刑限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钱鑫;;对我国限制死刑适用的合理性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3 王瑞恒;死刑限制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杨涛;;死刑、民意与死刑减少的路径[J];人民公安;2008年12期

5 杨涛;;限制死刑再掀波澜[J];检察风云;2010年21期

6 张天虹;论死刑适用条件的明确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日;;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8 杨涛;合理限制死刑:须要完善法律制度——中英"死刑适用标准及死刑限制"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5年09期

9 刘伟丽;死刑限制的现实反思[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童德华;;期待可能性论:作为抗制死刑的论辩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军;;论废除死刑的中国路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邓万飞;;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思考[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道鸾;;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倪怀敏;;论我国的死刑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游伟;;“重刑”政策思想及其成因与危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武延平;武培;;学习董老的慎刑思想 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宋艳锴;张勇;;威慑理论:刑罚的经济学分析综述[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周道鸾;;正确理解和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王琳;从严格死刑适用标准看废除死刑前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邹云翔;死刑难废除不能全怪“杀人偿命”观[N];检察日报;2005年

3 杨涛;减少死刑适用不能从贪官开始[N];东方早报;2007年

4 记者 周婷玉 崔清新 邹声文;减少死罪 慎用死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邓聿文;云南高院对李昌奎改判的解释令人失望[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杨金华 陈昊阳;对老年人该不该适用死刑[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李英锋;“腐市长”同领死刑的深意[N];恩施日报;2011年

8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慎杀”还是“枉判”[N];中国经营报;2011年

9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忠斌;关于几种罪名死刑适用的探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记者 周婷玉 周英峰 赵超;我国取消13个死刑罪名,尚属首次[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中;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高憬宏;论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王奎;死刑正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7年

6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李世清;毒品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博雅;对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完善路径[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贞;我国死刑限制、废除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钟浩;死刑限制在司法实践的适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邱晨;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崔晓蕾;论死刑限制的司法适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张丙申;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马萨;财产型犯罪中的死刑限制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晓琼;论我国死刑的适用标准[D];苏州大学;2010年

9 安丰利;论我国死刑适用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包英华;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