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受贿罪 >

斡旋受贿罪客观要件的理解和适用

《厦门大学》 2009年

获取最新

斡旋受贿罪客观要件的理解和适用

董斌  

【摘要】: 1997修订的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此条在刑法理论界一般称为“斡旋受贿”或者“间接受贿”。我国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最早来源于两高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1997年修订刑法时,对解答内容予以吸收,并在修订后刑法第388条专门规定了斡旋受贿犯罪,将“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与“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相联系,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斡旋受贿犯罪的要件。但是,没有独立设立斡旋受贿罪,而是规定以受贿罪论处。从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和“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分歧较大。2009年2月28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纳入斡旋受贿的主体范围。修正案进一步充实了斡旋受贿的规定,且非常明确的扩大了传统斡旋受贿犯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单独构成斡旋受贿犯罪已成为现实。 本文结合笔者亲历的舒某受贿案件,探讨斡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同时就目前热点问题,如“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不正当利益”、“关系密切人”、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的规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刑法修正案(七)》对斡旋受贿犯罪认定的影响以及规定的缺陷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沿革及犯罪构成12-19
  • 一、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沿革12-16
  • (一) 斡旋受贿犯罪的立法活动12-14
  • (二) 新型受贿类型及“特定关系人”的界定14-15
  • (三) 《刑法修正案(七)》的颁布对斡旋受贿犯罪的积极影响15-16
  • 二、斡旋受贿犯罪构成16-19
  • 第二章 斡旋受贿犯罪的客观方面19-29
  • 一、聚焦本罪的“不正当利益”的涵义19-22
  • (一) 不正当利益内涵之分歧19
  • (二) 现有法律之依据19-20
  • (三) “不正当利益”界定之我见20-22
  • 二、“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22-26
  • (一) 理论界的观点碰撞22-23
  • (二) 实务界的执法依据23
  • (三) 刑法388条中“地位”含义的理解与界定23-26
  • 三、《刑法修正案(七)》颁布前后本罪司法认定之比较26-29
  • (一) 颁布前的司法认定26-27
  • (二) 颁布后的司法认定27-29
  • 第三章 完善斡旋受贿犯罪立法的思考29-35
  •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斡旋受贿犯罪立法的影响29-30
  • 二、斡旋受贿应当单独设置罪名30-32
  • 三、《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的不足32-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雪红;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彭淑贞;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伟,谢锡美;斡旋受贿罪司法认定的理论展开——以陆来富受贿案终审裁定为例[J];法学;2002年01期

    2 张兆松;论斡旋受贿罪若干有争议问题[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马宏;;斡旋受贿行为应该设有独立的罪名[J];理论前沿;2006年18期

    4 孔令泉;;全国首例“特定关系人”受贿案[J];民主与法制;2007年23期

    5 王祺国;认定间接受贿的两个问题[J];人民检察;1998年02期

    6 袁彬;论影响力交易罪[J];法学论坛;2004年03期

    7 冀建峰;论间接受贿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7期

    8 李洁;受贿罪法条解释与评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朱本欣;斡旋受贿若干争议问题刍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2期

    10 于飞;斡旋受贿问题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晶;韩建成;;顶罪替刑犯罪的刑法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邓娟;;性贿赂应否入罪[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任彦君;;反向假冒的犯罪化初探[J];中华商标;2008年04期

    8 龚红卫;;嫖宿幼女罪应重新置于强奸罪条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郑丽萍;中外货币犯罪宏观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郝秀辉;;中国航空刑法问题研究述评——中国航空法学30年研究综述(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