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以央视对李启铭与药家鑫案件的报道为例

论法治新闻电视报道的失衡问题

——以央视对李启铭与药家鑫案件的报道为例

房继茹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邮编:221009

摘要

关键词:法治新闻  电视报道  失衡 央视

一、案例——电视报道回顾

1、法治在线报道——李刚父子的“表演”

2010年10月22日,CCTV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对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后续做了独家专访,肇事者李启铭父亲李刚现身道歉。节目一开始播放关押在保定市公安局的犯罪嫌疑人李启铭痛哭流涕,后悔不已的镜头,时长为50秒,总时长5分23秒,并打出字幕:肇事司机李启铭万分自责,深表歉意。随后,记者采访了李启铭的父亲李刚,一开始李刚一脸忧愁,随后面对镜头抱头痛哭,泣不成声。李刚代表全家向受害者及家属表示深深的歉意,在镜头前鞠躬道歉,鞠躬时长35秒。最后,李刚哭泣着面对镜头说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救助受害者,并将给受害者最大的抚慰。李刚表态:依法处理,决不袒护。法治在线将此案的独家专访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李启铭的哭诉,后一部分是李刚的哭诉。分别将镜头聚焦于李启铭与李刚痛哭后悔的场景,并着重突出了李启铭在狱中的哭泣忏悔和李刚在镜头前的哭泣及鞠躬道歉。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没有出现受害者,话筒完全留给李氏父子。

2、法治在线独家采访药家鑫的问题

二、案例报道中失衡现象分析  

李启铭与药家鑫案件报道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两起案件发生后,央视法治在线都做了专题报道。以下将对李启铭案与药家鑫案的报道中出现的失衡问题作具体分析。

第二、从报道过程来看,李启铭案件报道中更多的突出李刚(李启铭之父)的外力作用,药家鑫案则注入专家的干预力。首先,在李启铭案件中,李刚在电视荧屏上痛哭不止、卑躬屈膝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向全国人民道歉,易使不明事件真相的观众误以为李刚一方是受害者,颠覆观众的视觉及思维,使受众同情心理倾向于犯罪嫌疑人。其次,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以专家的视角分析药家鑫犯罪的心理问题,将药家鑫的杀人动作归于其习惯的机械的弹琴动作,专家讲话也有不合理的时候,央视作为社会言论的平台,为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真实,使受众不被一种声音所左右,就有必要引入与李玫瑾不同的法学专家意见,发出社会各界的声音。遗憾的是,央视没有导入任何与李玫瑾观点相异的专家言论,这就很容易给观众造成央视在为药家鑫脱罪的印象。

三、探究法治电视新闻报道失衡的原因与危害

(一)原因

5、导致受众情感疲劳、失去同情心。在新闻学上有这样一个原理叫做情感疲劳。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人们看死人看的多了,就象人们对待感冒病人一样,感冒多了就不在乎了,就会对人的伤亡失去同情心。受众参与失衡报道,长此以往,受众就会对媒体失去信心,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导致受众对社会问题不予关注,处于麻木不反应状态。另外,媒体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指导作用也将大大弱化,造成道德评价标准的紊乱,不仅干扰受众对社会阴暗面的的正确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人的道德感的负作用。

四、解决电视新闻报道失衡的对策

1、解决电视新闻报道德失衡问题,首先要从媒体内部开始,进行媒体自律:

2、其次,借助媒体之外的力量进行他律

结语:新闻报道中出现失衡或倾向性不可完全避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总会对社会中一些现象发表看法,新闻媒体也不例外。分析近来发生的具有争议的社会事件报道,不论报纸,网络,电视或其他新媒体,都可以找到报道中的偏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本篇选择的案例,经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到法治新闻电视报道的失衡现象。在商业化运作和文化产业化背景下,新闻报道总体趋向于失衡不得不引起人们担忧。电视媒体作为协调社会的平衡器,必须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将这种失衡弱化到最小程度,从而提升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进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证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进行!

房继茹: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徐州市和平路57号4﹟信箱,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