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挪用公款罪 >
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挪用公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广州刑事律师 > 职务犯罪 > 其他职务犯罪 > 正文
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挪用公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正在读取... 法邦网
本文系法邦网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栏目关注:
导读:挪用公款是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该行为须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本文旨在向您具体介绍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也就是挪用公款的具体表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超过3 个月不归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权或者职务的便利条件。这既包括行为人直接经手、管理公款的便利条件,也包括行为人因其职务关系而具有的调拨、支配、使用公款的便利条件。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4月28日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3、挪用公款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所谓进行非法活动,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违法犯罪活动,包括犯罪活动何一般违法活动。这种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既不要求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也不要求挪用时间超过3个月未还。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尽管这种情形下法律未规定数额较大的标准,但不可以认为没有数额的限制。根据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5000至1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起点数额。
(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营利活动,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牟利活动,例如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炒股、开商店、办工厂等。这种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要求挪用数额较大,但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将公款用于营利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根据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以挪用公款数额1万元至3万元为起点。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这种挪用公款行为是指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如建私人住宅、还债、支付医药费、购置家具等。根据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数额较大”,以1万元至3万元作为起点;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3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由此看来,只要挪用公款超过3个月,不管案发前是否归还,都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案发前已归还的情况可以作为从宽处罚的情节。
以上是对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的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挪用公款的具体表现又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总得来说,要认定挪用公款罪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也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因此,如果您遇到以上介绍无法解答您的问题的情况,还是咨询刑事法律方面的律师更好。
延伸阅读:
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的表现
一、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制裁犯罪,保护主义四化建设的职能。司法工作人员,手中握有权,依法享有侦查、预审、逮捕、起诉、......
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