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故意伤害罪 >

故意傷害罪的定義,量刑?

回答(7)

一、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应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
三、处罚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貌似没有初犯减刑这种规定吧.未满18周岁也要判,但是会从轻判罚,一般不会执行死刑等重刑,主谋跑了,自然会遭到通缉,至于协犯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情节不严重的一般没什么大问题.

故意伤害罪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量刑,比如给对方造成的伤害程度,情节的恶劣程度等,一般根据受伤的轻重判定刑期的长短,初犯的话,若坦白自首,配合工作,可以使用减刑。未满18周岁的也须承担责任,超过16岁的都是行为能力人。从犯的话,要根据在案件中扮演的角色,实施的行为,以及在案后的表现(配合还是窝藏,协助主犯逃脱等)来量刑。从犯一般量刑较轻。

追问: 他是初犯,自己也被头上砍了一刀,那样呢?

首先如你所说受害人是否构成轻伤以上,能否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其次犯罪时18岁以下是法定的减轻情节,从犯是法定的从轻、减轻或者免除情节,至于你所说的案件中是否具有酌定的从轻和减轻情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追问: 他是初犯,自己也被头上砍了一刀,那样呢?主要是他也是帮别人打的,算是从犯把??
是对方先想打他们的、他们才拿刀砍对方的、导致别人脚不灵活,脸上也好象被划了一刀, 他们这边都不严重, 但是对方那边人很多 ,他们才4个啊? 主要是摄相屏幕里拍到我们这边 拿刀砍他们,,,所以 说不清 回答: 第一、本案如你所说定性为聚众斗殴罪比较恰当,第二,初犯以及帮别人打不是认定从犯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刑法>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和辅助作用的而如你所说您朋友和别人一起将对方人打伤应为共同犯罪无主次之分,至于你的朋友受伤应为酌定情节。 追问: 那迩说这个的情节,大概要判多久? 回答: 如果犯罪嫌疑人未成年且致对方重伤以下,情节轻微,主动赔偿,最少可判到辖期刑或者缓刑都是有可能的,至多可判到3年以下应当比较合理.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末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18周岁不能成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只能构成法定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一个量刑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指出:“在具体量刑时,不但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程度,还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或者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节,以及犯罪后有无悔罪、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决定对其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处罚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幅度,使判处的刑罚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这都充分体现了刑法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精神.

根据刑法第72条第1款之规定,适用缓刑有三个条件:一是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二是必须不是累犯。三是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就未成年人而言,其具有如下条件的,应当适用缓刑

1.有悔罪表现。悔罪表现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犯罪后能自首或者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认识到犯罪的违法性或者社会危害性,并决心要改的.

2.被告人是初犯、偶犯,在共同犯罪中是从犯。未成年人是受胁迫或者受教唆参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的.

3.在校学生。对在校学生适用缓刑,可以让未成年人继续学业,不致于将来给社会带来更大危害的后果.

教育、感化,目的是为了挽救。只有通过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挽救过来,才能使他们重新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了实现挽救的目的,就必须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补充: 什么样的答案 才使你满意啊?

还有你有看我们的回答吗 ?

主要看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