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滥用职权罪 >
滥用职权罪如何认定,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广州刑事律师 > 职务犯罪 > 渎职犯罪 > 正文
滥用职权罪如何认定,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正在读取... 法邦网
本文系法邦网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栏目关注:
一、滥用职权罪如何认定
(一)与工作失误的界限
滥用职权罪与工作失误是两种不性质的行为,应从主观、客观方面区分。
1、客观上的差别
关键看是否超越职权或违反法定程序?如果没有违反职责规定,是按照规定程序履行职责的,即使发生了较大损失的结果,也属于客观上无法预见的意外事件。
2、主观上的区别
滥用职权的行为人违反了职责规定,其主观上应该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该结果的发生持肯定或放任的态度;如果行为人是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发生了没有预见的事故,则为工作失误。
(二)与其它规定有“滥用权利”条款的关系
《刑法》第245条“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第254条“报复陷害罪”、第403条“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第410条“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第427条“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都规定了“滥用”行为,这些条款与滥用职权罪是特殊条款与一般条款的关系。
特殊条款优于普通条款适用,如果行为人有上述条款规定的行为的,应该定相应的罪,不能定为滥用职权罪。
二、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相同之处
1、主体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体是相同的,即都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二)区别
1、客观方面不同
(1)行为性质上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权的“滥用”。这种“滥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超越职权的滥用,即行为人超越法定权力范围,违法决定无权决定的事项、擅自处理无权处理的事务;二是违反法定办事程序行使职权,即随心所欲地违法处理公务。
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守的“玩忽”。这种“玩忽”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不履行职责,即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对法定职责义务,不作为;二是不认真履行职责,即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对法定职责义务,马虎草率、敷衍了事。
(2)行为方式的主要区别
滥用职权罪主要表观为以作为的方式超越法定职权,决定、处理无权处理的事项,或者违法行使职权随心所欲处理公务,这就是说,滥用职权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作为。(特殊情况下,滥用职权罪也可由不作为构成题,如滥用权力拒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
玩忽职守罪主要表现为以不作为的方式对待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该为而不为,放弃职守、擅离岗位、不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中不认真、马虎草率、敷衍塞责。
(3)追诉标准上的区别。鉴于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恶性上有一定的差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规定的的追诉标准也有差异。滥用职权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2人、轻伤5人以上即可立案,而玩忽职守除造成死亡1人以外,重伤要3人、轻伤10人以上才能立案;滥用职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即可立案,而玩忽职守则要30万元才能立案等。
2、主观方面的区别
滥用职权罪主要是由故意构成,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玩忽职守罪主要由过失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主观过失,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对自己的玩忽职守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造成重大损害结果。
延伸阅读:
滥用职权罪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
一、滥用职权罪如何认定1、刑法除规定滥用职权罪外,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特殊的滥用职权的犯罪即特别法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触犯特别法条时,也可能同时触犯本条的普通法条。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认定犯罪,即认定为特......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