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交通肇事罪 >
犯交通肇事的司机不享受工伤待遇
浙江省湖州市一家禽业公司的驾驶员马建国在送货途中撞死撞伤各一人,为此被判刑。由于马建国本人也在车祸中受伤,因此劳动仲裁部门认为他属于工伤。然而近日,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的判决却认定马建国不能享受工伤待遇。
2006年6月29日5时许,受公司指派开车送货的马建国在途中与一辆拖拉机碰撞,货车上的押车员当场死亡,拖拉机驾驶员和马建国均受伤。事后,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马建国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2007年8月1日,马建国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2007年9月13日,马建国与公司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一次性支付马建国医药费、误工费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共计16.7万元。双方约定了分期付款的期限。然而此后,公司并未支付这笔款项。于是,马建国于2007年11月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这笔款项。
湖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湖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对马建国的伤残进行了鉴定,确定其伤势已构成五级伤残。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马建国受伤时是受公司的指派,在履行工作,于是便根据有关规定,裁决公司赔偿马建国14.2万余元。
然而,这家禽业公司不服裁决,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认为,马建国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并被判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属于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因此不能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最后,法院判决驳回马建国要求享受工伤待遇的请求。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1996/2/13)
北京市劳动局:你局《关于处理工伤争议几个问题的请示》(京劳办文〔1995〕108号)收悉。经研究,答复 如下:一、关于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目前劳动行政部门对受理劳动者工伤申诉没有时效规定。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认定及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 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不加区别地将职工负伤之日确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依据国家有关 规定予以受理和处理。
二、关于因工伤认定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现行认定工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和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问题解答》等规定,负责监督执行工伤保险政策的是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因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问题发生争议,当事人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 机构处理的,当事人对其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并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 办案规则》(以下简称《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委托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进行认定,然后依据认定结论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关于职工因要求伤残鉴定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职工被认定工伤后,因 要求进行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的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先按《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委托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鉴定,然后依据鉴定结论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关于职工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如何申诉的问题。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是,职工对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在处理工伤方面的劳动争议过程中委托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所作的伤残鉴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而应按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进行。
五、关于工伤待遇给付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是,职工与社会保险机构发生的工伤待遇给付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职工可向社会保 险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六、关于工伤认定问题。对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亡(包括因工随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伤亡),即使职工本人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认定为工伤,但不包括犯罪或自杀行为。认定职工工伤,给予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并不影响企业按规定对违章 操作的职工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