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立法沿革:刑法第22稿对本罪的规定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由于业务上的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没,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足之处在于:犯罪主体的严密,无驾驶执照人员也可能开车而肇事;由于业务上过失过于原则,不明确;仅仅规定了一个量刑单位,没有考虑到实践中的实际情况。79刑法在此基础上作了修订,体现在:

  ①将业务的过失改为违反规章制度;②将非交通运输人员纳入刑法规定,单列一款;③将法定刑改为两档。分别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及3到7年有期徒刑。97刑法修订时认为情节恶劣的交通肇事行为,法定刑太低,增加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以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

1、客体

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

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1)行为人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保证公路、水上交通运输安全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交通肇事罪的适用范围是公路和水上交通肇事,不包括航空和铁路交通肇事。后者有飞行重大安全事故罪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罪名调整。但实践中水运过程中发生的肇事行为,大多按照海事海商案件处理,由船东负责赔偿各种经济损失,船长等驾驶、技术操作人员也会被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或者经济责任。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多,但曾经在长江上发生的船只倾覆事件就是以本罪来追究刑事责任的。但2000年6月四川合江发生的特大沉船事故,造成130人死亡、失踪。船舶所有人该县一建筑公司经理梁应金对船舶疏于管理,违法配备船员,被以本罪处以7年有期徒刑。

  (2)必须有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衡量重大交通事故的标准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人员伤亡的标准,一般应当是1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人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重大财产损失的标准一般可以在30到60万元的范围内由各地自行确定。问题在于: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肇事者个人财产的损失?高法的解释认为:本罪的危害在于对公共财产、他人人身及其财产造成的损失,其自身的财产损失应当视为肇事人为自己的违章行为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不应当将其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3)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

  理论上认为此处的因果关系有三种形式:即为单一因果关系、竞合因果关系和介入的因果关系等。这种因果关系落实到具体案件的处理上,体现为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主体

(1)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人员,也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

(2)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定性问题

  一些单位的主管人员、私营企业、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承包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多拉快跑思想指导下,往往指使或者强令属下或者雇工疲劳驾驶、严重超载、开快车或者强行超车从而引发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对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3)单位主管人员等指使肇事人逃逸行为性质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其理由在于:虽然引发交通事故是过失的,但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却是故意的,但刑法并没有将其单独定罪,而是作为加重处罚情节;指使者虽然未帮助或者教唆实施肇事行为,但在明知肇事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仍指使、教唆肇事人实施逃逸行为,肇事行为与共同逃逸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指使者和肇事者对肇事后的逃逸具有共同的故意,应当共同对这一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并且只能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但在事实上就突破了一个理论问题:过失犯罪有共同犯罪吗?

4、主观方面

过失。违章行为是故意的,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是过失的。这种过失开始于实施违章行为与肇事结果发生的过程中。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罪?

1、罪与非罪

  交通肇事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与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责任。

2、肇事工具与肇事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