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死刑 >
《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吉林大学》 2012年
获取最新
毒品犯罪死刑限制研究
刘力华
【摘要】:中国历史上一直饱受毒品犯罪肆虐的戕害,目前,毒品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各国一直都与毒品犯罪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但是毒品犯罪却愈演愈烈。毒品犯罪破坏我国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社会危害性极大,一直是我国严厉打击的犯罪形式。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废除死刑或者限制死刑适用的大环境下,中国目前对毒品犯罪依然保留死刑,在限制死刑的国际潮流中也逐渐开始反思。本文考察了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立法现状与司法现状并与国外相关立法司法现状进行比较,深度阐述了对毒品犯罪限制死刑的观点。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从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立法进程入手,深度剖析我国对毒品犯罪配置死刑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渊源,详细阐述毒品犯罪立法现状与司法现状,并与国外相关立法司法现状进行详尽的比较,得出目前我国立法与司法上对毒品犯罪坚持从严从重惩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细致分析了我国毒品犯罪应当进行死刑限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严厉的刑事政策的指引、不合理的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标准、对毒品运输者规定的法定刑偏高以及轻视酌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四种情形造成的。之后对限制毒品犯罪死刑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当前保障人权、限制死刑的精神,得出死刑与设置刑罚之目的相悖、违背不得以原则与效益原则的结论。最后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并迎合国际潮流,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针对毒品犯罪限制适用死刑提出一些构想与对策,详细阐述了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对毒品犯罪限制死刑是当今世界刑事发展的基本趋势,毒品犯罪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危害的确是严重的,但毒品犯罪作为一种非暴力经济型犯罪,需要对其限制死刑,否则与刑罚的基本价值相违背,不利于保障人权,伤害群众最朴素的情感,不具有合理性,易滋生许多负面后果。在我国特定的法制现状与社会经济环境下,对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立法上首先应将毒品纯度与毒品数量共同作为毒品犯罪的量刑标准;其次对毒品运输行为要严格限制死刑;最后要将毒品犯罪法定最低刑的幅度降低。司法上首先需要明确区分毒品犯罪中贩卖毒品行为、运输毒品行为以及制造毒品行为的既遂形态与未遂形态,其次应充分重视毒品犯罪中酌定量刑情节的作用,再次,充分运用死缓制度,降低死刑立即执行的使用,最后要注重完善财产刑的规定与执行。 在人权保障理念旗帜高举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限制毒品犯罪死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毒品犯罪死刑限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详细阐述,为毒品犯罪限制死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林;王力理;;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理性思考[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2 莫洪宪;陈金林;;论毒品犯罪死刑限制适用[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3 韩玉胜;章政;;论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量刑情节[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李运才;;论毒品犯罪的死刑立法控制——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罪名调整为切入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梁根林,张文;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理性思考[J];法学研究;1997年01期
6 刘志伟;;主观明知的内容、程度及证明[J];人民检察;2007年21期
7 高贵君;王勇;吴光侠;;《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8年05期
8 袁林;李林;;毒品犯罪死刑司法适用标准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何荣功;莫洪宪;;毒品犯罪死刑裁量指导意见(学术建议稿)[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11期
10 赵秉志;李运才;;论毒品犯罪的死刑限制——基于主观明知要件认定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仁文;[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铮;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坤亮;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颖红;保安处分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邢颖;;诱惑侦查合法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高继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几个关系[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陈屹立;;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