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私分国有资产罪 >

杨海鹏梅晓阳

杨海鹏 梅晓阳 (2011-10-20 12:43:45)

标签: 杂谈

妻子突遭莫须有指控 奶爸丈夫对抗强权救妻


 

庭审结束后,杨海鹏、梅晓阳坐在一起。——戴旺财 摄

妻子跳槽前夕,突然因遭到“私分国有财产”的指控被带走。曾做过法官的新闻工作者杨海鹏决定,“用肉身挡在威权的枪和民粹的矛之间,用常识说服他们”。

为给妻子洗清冤屈,杨海鹏在微博以一己之力对抗庞大的“风车”。他在微博上写“上海异闻录”,揭露官商勾结的“地下上海”咬住徐汇区检察院和徐汇区人民法院,从高层到侦办办案人员,都被他写了个底朝天。

本报记者 龙婧 发自上海

自从妻子梅晓阳在2010年7月13日因“私分国有财产”被指控后,一年来,杨海鹏经常在半夜里被惊醒,不是自己做噩梦,就是老婆在梦里大声呼救。

但他决定不妥协。

“用肉身挡在威权的枪和民粹的矛之间,用常识说服他们。剔肉还骨,以酬国族。书生之人生意义,达志也。”从今年5月24日起,他用微博为武器,发出数千条微博,展开一场救妻之战。

9月19日,梅晓阳案在闵行浦江刑事法庭开庭,逾百名网友来到法院要求旁听。他们希望知道此案是否能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也想来看看,这个在网络上以一己之力挑战“风车”的男人。

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中产梦碎

开庭这天,杨海鹏处于一种奇怪的亢奋状态。

他不停地和朋友们说话,放声大笑。别人问他是否紧张,他挥挥手:“没事,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但前一天,他只睡了4个小时,还是分2次入眠。

下午1时,此案在闵行法院浦江刑事法庭开庭。法庭很小,挤着坐也只能塞进16个人,家属有3个名额,杨海鹏坐在后一排。梅晓阳出庭时,有些不安地看了丈夫一眼,看到丈夫用力地向她挥了挥手。

庭审一开始,控辩双方即短兵相接。律师和公诉人互相打断对方的发言,法官不得不数次大力敲击法槌,警告双方以维持秩序。

法庭内气氛紧张,法庭外,气氛亦不轻松。杨海鹏的朋友一直在用微博直播庭审过程。尽管庭审现场所有人的手机均被没收,但还是有人利用上厕所的间隙,将庭审进展传递出来。

长达8个半小时的庭审中,杨海鹏表情淡定如一,他的目光,直直越过前排的人落到妻子身上,手指不停捻动腕上串珠。旁边的人偶尔低声问他怎样,他摇摇头:“没关系。”
庭审过半,杨海鹏心绞痛发作,不得不一次次捂着胸口走出审判庭。当他第四次捂胸走出审判庭后,梅晓阳发现了丈夫的异状,举手报告法庭。法警给他送来了一粒速效救心丸。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场意外的官司,杨家依然会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

杨海鹏系法官出身,曾是《南方周末》法治调查记者,现为《财经》杂志华东新闻中心主任。妻子梅晓阳是园林设计专家,上海园林设计院经营室副主任,上海唯一的园林系统“启明星”学者,参加过世博景观设计,虽然身处“体制僵化”的国企,薪酬远远低于市场价,但收入依然颇为丰厚。

10年前,夫妻俩年收入就已过50万元,在市区有套公寓,还有聪明可爱的女儿“蟹妹”。

做了十几年记者的杨海鹏已有半退休打算,他觉得妻子的薪水足以养家,他打算写几本书,讲讲做记者十多年来看到的“江湖异闻录”,调教几个新闻后辈。梅晓阳的工作也是蒸蒸日上,一家上市的园林公司前来挖角,开出的年薪是她过去10年薪水的总和。

跳槽被捕

2010年7月中旬,梅晓阳第二次向园林设计院递交辞职信,打算7月下旬离开公司,投奔那家上市园林公司。离开的原因是,她觉得在原单位的待遇远远低于市场价。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即将加入WTO时,国家发改委发文称,建议在加入WTO前,对设计单位进行以MBO(管理者收购英文缩写)为主体的私有化改造。

MBO在梅晓阳所在的上海园林集团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上海市政建设及房地产崛起,设计院收入丰厚,因此,上级公司上海园林集团对其MBO一直虚与委蛇。直到2006年,该院在严重的人才流失后,重启MBO,方案已有。当年7月,上海社保案发,上海国资MBO叫停,到2007年底,社保案尘埃落定,上海世博项目建设启动。上级允诺,完成世博项目后,重新启动MBO。

2009年4月,世博项目设计完成时,上海园林集团母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建工”表现疲软,宣布将包括园林集团在内的几十家企业,卖给“上海建工”。于是,上海园林设计院MBO计划十年梦碎。多年来忍受远低于市场待遇的设计院骨干,密议投奔东华大学—因为大学教师可以兼职开公司。

院长朱祥明带头递交辞职信,梅晓阳等大批骨干亦准备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