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挪用公款罪 >
《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山东大学》 2005年
获取最新
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
蔡元元
【摘要】:挪用公款罪是职务犯罪中的常见多发犯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挪用公款罪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司法实践中,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及公款具体用途,挪用公款的对象及挪用公款共犯等诸多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对挪用公款罪四大构成要件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紧密结合司法实践,进一步阐明了刑事法律中关于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相关规定和具体适用问题。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挪用公款罪的立法;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挪用公款罪的客体和对象;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认定挪用公款罪应把握的相关界限。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挪用公款罪的设立、演变以及现行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立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介绍。 第二部分为主体论。以“从事公务”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为主线,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几种不同性质单位的“公务”范围与种类。同时又分析了挪用公款罪主体的两个特殊问题:一是建议将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由个人扩大到单位;一是对“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讨论了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在首先确定挪用公款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之后,重点论述了“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主观表现。同时又鉴于犯罪主观方面作为思想意识范畴,认定起来比较困难,笔者又从对象性质、使用用途、退还公款三方面来叙述认定挪用公款罪主观方面的证据。 第四部分论述了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在对《1998高法解释》、《2001高法解释》、《2002立法解释》进行了比较分析后,笔者揭示了挪用的实质在于对公款的支配而不在于对公款的使用,列陈了将“归个人使用”及其具体用途作为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给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造成的种种不妥之处,从而主张不应将“归个人使用”及具体用途再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接着分析了挪用公款的三种具体手段:直接挪用、截留挪用、借贷挪用。 第五部分论述了挪用公款罪的客体和对象。首先,在综合评价关于挪用公款罪客体不同观点之后,笔者坚持将“公务行为廉洁性和单位对特定财产的支配权”作为本罪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廖宏平;论挪用公款罪[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宣炳昭,江献军;挪用公款罪法律适用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何建明,华为民;谈谈挪用公款共犯的认定[J];法学天地;1994年02期
5 田宏杰,侯亚辉;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J];法学;1999年04期
6 张勇;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探微[J];河北法学;2003年04期
7 徐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立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2年02期
8 王恩海;;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疑难问题研讨[J];华东刑事司法评论;2002年02期
9 关文军;对挪用公款罪法律适用中疑难问题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刘兴树;挪用公款罪的准确认定与立法改进争议[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军生;[N];检察日报;2004年
2 廖梅;[N];检察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蒜;陈晖;;共同犯罪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於恒强,洪流;中国四法域量刑规则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