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辩护律师 >
《辩护人》:从爱国者到叛国者
《辩护人》海报
对比近些年的中韩两国的电影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两国的本土电影都在崛起,但是崛起的方式大不相同。韩国电影主要还是以类型电影为主,把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发挥到了极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韩国电影并不畏惧同时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大多数的本土电影都能取得很好的口碑和观影人次,这种本土电影的自信不仅是源自电影人逐渐提升的实力,更多还是因为一个民族日益强大而包容的胸怀。韩国一直都在输出自己的流行文化,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甚至泡菜都可以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文化的自信当然并非一朝一夕猝然而成。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直面黑暗历史的勇气。
推荐阅读
IPO动态
时隔近18个月IPO审核重启,4家公司30日上会,预披露再增25家。
政治局:大力支持实体经济2013年年底,当我们呼朋引伴去看《私人定制》时,韩国电影《辩护人》上映了:这个日期当然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却在豆瓣上催生了一句最佳评论: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这部根据已故韩国总统卢武铉早年真实经历改编,以1981年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时期为背景,以当时震惊韩国的“釜林事件”为素材拍摄的电影,公映后顿时引发了新一轮的观影狂潮,观影人次高达1136万,是去年的年度票房亚军,而且口碑之好,在同类政治素材电影中并不多见。
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够成为一种年度现象级作品,与这部电影对历史的敏感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所谓“釜林事件”即全斗焕政府对釜山地区的大学生及大学出身的活动家,以传阅危险书籍,进行非法集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理由进行拘留刑讯的事件。当时还是一位平凡税务律师的卢武铉在结识了受害学生后受到震动,并为学生们进行辩护,从此走上“人权辩护”的道路。影片开头时打出字幕说,本片“以真实人物为背景,但内容是虚构的”,着重点出了电影与历史之间微妙的关系。也让我们意识到影像与历史,娱乐与政治如何取得一种合理的平衡。至少在这部影片中,电影成为了大于电影的艺术,超越电影本身的存在,承载了很多不堪重负的历史。
导演好像觉得历史太沉重,反而在影片前半个小时故意制造出了一种轻喜剧的风格假象,无论是配乐、节奏和风格,最主要的当然是宋康昊饰演的穷苦出身的小律师宋佑硕,他的表演也给人制造了一种轻喜剧的幻觉,这种选择跟后面的风格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而更加凸显出了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建筑工出身的宋佑硕,在儿子出生那晚,在自己建造的楼房上写下了“绝对不要放弃”;那一晚,他在附近的一家饭店吃过饭,因为没法付账,偷偷跑掉;那一晚,他用手中仅有的零钱,买下了旧书店的一摞法律图书;那一晚,他痛下决心,决不放弃……七年之后,他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就业证书,回到釜山开办自己的律师税务所。前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看着宋佑硕一步步崛起,在闪回的图像中回顾他过去的落魄与灰暗,他有了钱买了那套他亲手建造的房子,他回去那个小饭馆,给大婶和她的儿子朴镇宇送去迟来七年的饭钱,跟他们一家接下了缘分。
我们完全意识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如同我们观看很多韩国电影最常见的一种生活喜剧类型的影片一样,我们跟随着宋佑硕一点点看他成长。他是个小人物,有点急功近利,有点贪钱,是因为小时候受苦太多,他有了钱会一点点报恩,养家,享受天伦之乐。他知道别人都议论他,嫉妒他的成功,他还天真地想着为国家作出点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部电影中,所采用的角色设置让我们很容易引起认同感,是因为这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他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他相信政府,相信媒体,相信新闻联播的真实性,相信电视和报纸说的都是真的。所以当他看到大学生示威时,他会自然认为这些大学生都被惯坏了,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胡闹。他嘲笑那些大学生的做法:“通过示威改变世界,做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