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刑法罪名 > 青少年犯罪 >
【少年犯罪】预防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推荐阅读: 青少年犯罪 少年犯罪
【少年犯罪】预防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本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由于上网失足使他们自毁前程,令人痛心。许多犯罪嫌疑人本就是13—16岁的学生,他们沉浸在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一时冲动违法犯罪,使他们沦为阶下囚,令家长和社会都痛心疾首,即使免于牢狱之苦,但犯罪的阴影却一生也难以抹去。网络犯罪案件频发还严重地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应调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积极防御,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减少社会危害性。
1.增强家庭内部思想交流渠道的畅通,使涉网青少年远离犯罪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总埋怨与父母有代沟,不情愿与之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良好的对话基础。特别是在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大多由于家庭变故,学业的压力、内心的孤独等原因使然。因此,家长必须学会与孩子沟通。一是家长应不断充实自己,尤其是对于上网等,也顺应时代发展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二是切忌简单粗暴。轻易地、简单地阻挡孩子上网,这样容易引起对立情绪。网络有极强的致瘾性,家长对网落成瘾者不能横加指责,要帮助孩子制定上网计划,并且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益处与危害,鼓励戒除网瘾的积极性,逐渐减弱对网络的依赖性。三是激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多与社会交往。四是友情加亲情,善于平等地与他们交朋友。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进行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以满足他的情感上的需要。五是采取措施控制时间,学着与孩子一起上网,及时加以引导。
2.强化学校的正面宣传工作是引导“涉网”青少年远离犯罪的治本途径
一是老师应从学科技、爱知识的角度,讲清网络上的是是非非,把学生更多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教育学生要把上网看成是博学知识的一种新途径,而不是去掠奇。二是老师要经常从各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态势,及时掌握各种不良苗头,并有针对性地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学校应转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现代教学模式要和网络接轨,开办网络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等,还可以利用典型案例、法庭审判观摩等手段,在教学计划中增设心理医学、法制课、健美课等讲座,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合理、有效、守法上网,以此增强青少年网络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3.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防御是让青少年远离网络引发犯罪的积极途径
一是要加强管理,通信、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要联合管理,不能从局部利益出发,严格控制网吧的发展,强化监控措施,要全面实行上网实名制,凭真实合法的身份证件上网,禁止未成年人上网。严格对网吧经营者的管理,加强对网络管理员的管理,让他们经常巡查,对出现赌博、色情、迷信内容的网吧和接收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要严厉处罚并予以关停。二是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出台防范举措,对涉“网”犯罪案件应该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对暴力犯罪案件和团伙犯罪案件要从重处罚。三是要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消除虚拟组织对现实的消极冲击。
4.制定相关法规是预防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必由之路
网络引发的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从1994年起,我国就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它们对保障和促进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广泛性和犯罪主体低龄化等特殊性,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青少年网络的专项法律法规,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